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软件测试技术 > 性能测试 > 正文

要不要做全链路压测?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发表于:2022-10-19 作者:Carl_奕然 来源:CSDN

浅谈行业现状

在开始全链路压测学习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当前全链路压测行业现状。在互联网行业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熟悉或者了解性能测试的人,大概有50%;

而在这50%人群中,精通性能测试的,仅仅有20%;

而在这20%的性能测试人中,做过全链路压测不足的5%。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结果。我曾经介绍过,性能测试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一个人是做不来的。

而全链路测试呢,我们或多或少在网上搜索关于全链路压测的文章,无非就以下几个特点:

目标和方案只有摘要级的说明;

全链路压测平台没有细节描述,很笼统;

只有少之又少的大厂一些笼统的资料,也没有投入成本(例如:人员成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的数据;

没有架构级全链路改造细节;

没有架构级监控平台范围的细节;

没有性能分析逻辑的细节。

所以,看过这些文章,可能还是一头雾水。首先,不知道自己的企业是否能支撑全链路压测;其次,不知道应该如何具体实施;第三,不知道如何计算投入的成本。

我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有的同学还是不理解,我再举个例子:某企业为了跟潮流,要做全链路压测,但是由于本身的限制,并不具备全链路压测的条件,只做了一些小的动作,在线上减少覆盖范围并分段进行压测,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完全失去了全链路压测的根本价值。

全链路压测的出发点是对线上的真实系统做改造后直接在线上压测!实际上的全链路压测的落地,是需要经过各种综合考量后的结果,从整个全链路项目来看,上到公司BOSS,下到各个工程师都需要全部参与进来。换句话说,全链路涉及到角色如下:

公司BOSS

产品经理

架构师

开发工程师

测试工程师

运维工程师

不同的岗位,关注点也不同:

BOSS:全链路压测带来的业务容量提升和企业利润增长;

产品经理:业务容量的增长和后续功能的设计;

架构师:全局架构设计对全链路压测的宏观支撑;

开发工程师:业务细节和技术细节的改造;

测试工程师:覆盖住这些改造;

运维工程师:全链路改造和线上的压测过程对系统整体状态的影响。

所以,如何掌握全链路压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在当今全链路压测趋势下,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如何进行全链路压测,还需掌握,如何统筹搭建运行全链路压测。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下,什么是全链路压测,全链路压测的难点及目标。

初识全链路压测

全链路压测的难点

很多人觉得全链路压测的难点,是不是如何搭建环境,如何进行压测?不然,其实全链路压测的难点是管理协调。

为什么这么说呢?上面也提到了,全链路压测涉及到角色多、系统多、链路长,所以必然导致相比较而言,技术的实现就是细节的落地过程,消耗的只是人员和时间成本。

全链路压测的目标

在性能领域中,全链路压测一直都是大厂的利器,也是让小厂趋之如骛。所以,我们就要来看下,全链路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在互联网的公司有这么高的热度。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全链路压测的目标:

全链路压测被称为系统整体容量保障的核武器;

全链路压测可以实现生产环境的压测服务,模拟真实的生产峰值场景,以发现真实的线上瓶颈并实现监控分析;

全链路压测可以实现精准的容量规划,确保线上系统的正常运行;

全链路压测可以实现海量的并发请求,以模拟真实的用户峰值场景;

全链路压测可以实现压测流量和生产流量的隔离,避免对生产流量产生影响;

全链路压测可以自动化压测,减少人工成本,并提高压测频率,快速发现问题。

看完这些,你应该就能知道,为什么全链路压测会有这么神奇的功效了。

其实这些还没完,如果你是在性能领域多年,那么多多少少会看过一些全链路压测的文章,而这些文章中,通常都会涉及到一些阿里、字节、美团、滴滴、京东等大厂的信息。而这些文章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增加系统运行安全性,全链路压测是企业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既然全链路压测这么好,我们要不要跟风呢?想要了解一件事情,就是去拆解这件事,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来拆解全链路压测。

拆解全链路压测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全链路压测,啥是“链路”?简单点说就是几个点连成的线。这个词在IT行业中非常常用,但是在性能行业中,却是近几年才被广泛使用的“新词”。要讲链路,就得说到微服务分布式架构的发展。

一开始,在微服务分布式架构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人们大多使用SOA架构,它大概的技术架构是这样的:

系统之间的调用,都会通过ESB,因为调用的链路比较短。进入到微服务分布式架构之后,由于微服务被拆得越来越细,大概的技术架构就变成了下图所示的样子:

这里的流程图只是举个例子。从图上可以看到,链路变长了,这是大流量带来的系统拆分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识别问题也就更加困难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两个架构图:

原来一个系统的功能点多,现在一个系统功能点少;

原来测试一个系统就有一堆的业务逻辑,现在测试一个系统只有很简单的业务逻辑;

原来一个系统就可以完成的业务操作,现在得跳好几个系统才能实现。

在互联网的初期,压测主要关注单系统接口,而这完全不能说明系统处理业务的容量能力。随着业务的大规模发展,性能也必须做到覆盖“全部”系统,“全链路”这个概念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它指的是系统的全链路。说到这,“全链路”的内涵就解释得差不多了,那说到压测,就得有工具、有平台。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通过全链路线上压测与传统线下压测做对比:

从表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来,全链路线上压测与传统线下压测的区别点。当然,线下也可以使用脱敏的生产数据,这没有固定的要求。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区别,就是线上还是线下。其他的区别也可以不算是区别,因为那些区别点都是可以平衡掉的,比如说压力场景、铺底数据、监控手段等,关键在于投入多少。

投入的内容包括了:系统的改造投入、人员的投入、环境的投入、时间的投入。

到底要不要全链路压测

实际上,要不要使用全链路压测,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入手。

1、企业有没有那么大的流量需求?

如果不到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每秒的交易量,其实完全不用考虑全链路压测平台的实现逻辑。如果你只是觉得这逻辑听起来更高大上而去实现它,那投入的成本等于说是打了水漂。

2、你的系统要不要做全链路线上压测?

如果不是在线上做全链路压测,那很多业务流量的改造工作就可以完全忽略。甚至,我们都不用考虑改造什么压力工具,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3、系统能不能做全链路线上压测?

在网上可以看到,全链路压测90%都是互联网大厂。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请求量大;其次,做全链路线上压测的系统,即使出了问题,也不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一点至关重要。

4、组织支持不支持你做真正的全链路线上压测?

在全链路线上压测这件事情上,必然不是底层干活的人(部门经理及以下)可以决定的。全链路线上压测是需要企业上下层协调一致才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领导只是给你安排了一个做全链路线上压测的任务,但没有给你具体的权限支撑,是不可能做得下去的。而恰好有很多上层领导就是这种光安排任务,不给具体支持的风格。

这时,你得跟领导详细沟通一下,把成本利弊都分析清楚。如果从企业角度思考后,你们一致认为全链路压测是必须要做的,那就需要领导更具体的支持才行,不然可能很难推进。

通过以上4点,我相信,你会放弃当初的想法,觉得自己的公司,并不适合做全链路。但是,针对另外一些企业,全链路压测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直接使用生产环境,避免了环境的差异性;

实现高并发广域网压测平台,模拟了真实的用户场景;

不用进行线下线上容量的推算。

传统的线下压测显然做不到这三点。如果以上三个问题对企业的影响较大,那么全链路压测就很有必要了。

全链路压测涉及改造点

上面说到,全链路压测对某些企业必不可少的,但是,凡事都有利与弊,做全链路压测,就涉及到改造,具体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

压力工具改造

这就涉及到流量问题。如果你的压力场景只需要万级每秒以下的请求量级,其实不需要做工具改造,传统工具就能做得到。但是如果需要更大流量,就得对压力工具进行改造了。压力工具改造的内容有哪些呢?

压力发起部分:主要是多节点分布式的改造;

参数化部分:主要是数据量大引起的改造需求。

在传统的压测工具中,基本上都是使用Master-Slave的方式,master负责拆分参数化数据,但当数据量过大的时候,显然这是个问题点。

改造的部分只有这两点,在其他的功能点上传统的压力工具是可以覆盖大流量的压测需求的。

业务流量改造与隔离

在业务流量的改造与隔离,一般有两种方法:

实现全链路的压测流量识别,从而实现隔离;

只在入口做压测流量的识别,直接旁路到另一套独立的链路中去。

1、全链路压测流量识别

业务标识改造的目的:实现业务流量的隔离;

业务流量隔离的目的:不让压测流量影响真实的线上用户。

贯穿业务改造的关键是整个业务流的识别跟踪,最后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清理。

具体业务改造需要包含的内容:

脚本改造:也就是加上流量标识,以实现后续的流量隔离。这一点任何一个压力工具都只需要加个参数即可,没有复杂度。

应用服务改造:这是改造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改造要实现的是对流量标识的识别,再把请求旁路到相应的存储组件中去。

应用的改造主要是对现有的业务代码进行入侵式的改造,增加业务开发的工作量。实现的手段就是跨线程透传,将压测流量写入ThreadLocal对象中。

中间件的改造:对于一些跨服务调用使用的中间件,由于需要对压测流量进行标识,所以也是需要改造的。

存储逻辑的改造:不管是缓存还是数据库、队列,都要对压测流量进行识别,以便隔离。

目的就是不影响生产数据。对缓存(比如Redis),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的key值;对数据库,我们可以实现影子表或影子库。

日志改造:压测流量的日志最好不要和生产日志在一起。

2、入口压测流量识别

针对入口做压测流量识别,改造方法,就相对简单:只要在网关做压测流量的识别即可,后面就全都是部署的活了。

总结

面对全链路压测的优点,我们也要理性的分析有利用,不能盲目的跟风,不然只能适得其反。一切都要从实际地位出发,做符合实际的事情,才能得到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