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如何能”定义汽车?
汽车安全之声 | 马小龙、梨花雨歇
“软件能定义汽车吗?”这是一个近几年被频繁提到的话题,时至今日虽然已属“回锅肉”,但近来却被再度“炒”起,业内大有“真香”势头,很多讨论观点,甚至是定论观点接踵而至。从实际执行的角度,我们更看到了很多汽车厂商们的积极反应:
梅赛德斯-奔驰将用 MB.OS 取代 MBUX;
通用汽车将借助其 Ultifi 平台赋予下一代汽车软件定义的功能;
上汽集团智己汽车发布“AI4M智能战略”;
……
可以肯定的是,关于这个话题观点,已经不局限于纸上谈兵了,无论我们持何种观点,压力已经从嘴巴给到了脑子和四肢,车企的开发人员又被吃了一记压力之掌!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本身,我们不置可否,但也想看看行业内资深从业者是怎么想的。于是我们邀请了社区内几位专家大佬们解惑,本期,我们特摘选出独具代表性的两个观点,和各位一起分享学习。
马小龙
01 关于软件定义汽车
众所周知,传统的汽车开发虽然也有很多的软件,但通常所有的软件都围绕着特定的硬件载体做固化,汽车量产后很少有软件的版本升级。而随着越来越多的OEM开始通过OTA技术逐步拓展整车可升级的软件,汽车上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大大的延长了:硬件开发随着汽车的sop而终止,而软件开发却在继续,汽车通过OTA能够得到更多新的功能,汽车功能“常用常新”。与此同时,软件在汽车上的占比,软件开发所投入的开发量占比越来越高,于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随之产生并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02 软件真的能“定义”汽车吗?
我个人不太赞成“软件定义汽车”这种提法。随着汽车的发展,软件在汽车上的占比在提升,所有的智能化功能都需要软件实现,软件的重要度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软件称得上“软件定义汽车”的地位,好像这样的提法也无可厚非。
个人不太赞同的原因是,这种提法很容易将所有人的关注点都聚焦到软件上,事实上,这是极大的误导。软件只是一种实现手段,要实现软件定义汽车,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软件实现能力作为前提也不假,但如果OEM把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完全押宝在强化软件能力上,到头来一定会发现这样是实现不了的。
03 要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OEM到底应该在哪些地方下功夫呢?
1. 电子电气架构设计(EEA)
如果只能选一个选项,去支撑软件定义汽车的实现,我的答案是电子电气架构设计。
我们都知道,汽车上的功能开发分为几个层次:功能设计→系统设计→软硬件设计。一个功能设计出来难吗?说实话这个难度不高,做过开发的人都理解,一个功能会有很多种实现方案,随便选一种其实功能都可以实现,难的是什么呢?难的是怎么保证最优解,而且这个最优解不是一个项目层面,而是站在更高的全局上,综合考量的最优解。成本与安全性、可扩展性天然有对抗的属性,而EEA的最高艺术不是让他们打架,而是站到更高的维度上,用创新的思维,前瞻性去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当然这极其困难。
2. 硬件的标准化/平台化
只有将硬件一定程度上固化下来,尽量不要进行重复性的适配,特殊应对等,才能更好地赋能软件。如果硬件的差异化很大,那软件开发很大的工作量和精力都会处于疲于应对的差异化适配中,花在真正有价值的软件优化上的精力将大大折扣。硬件的差异化控制能力,也是一个OEM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3. 软件和硬件结合的能力
硬件决定功能的天花板,高水平的软件能够将硬件的能力无限触及它的天花板。
硬件的价值的发挥,高度依赖于软件策略的设计,充分的掌握硬件的特性,并设计与之高度匹配的软件才能充分的发挥其价值。这同样考验OEM的能力,硬件和软件设计能力,是基础也是支撑。
04 未来的难度和挑战
软件定义汽车,对传统汽车的盈利模式、用户认知都是极大的颠覆。
车企的盈利模式从靠传统的汽车硬件产品为主,要逐渐过渡到靠软件增值服务来盈利。用户要适应为获得更高的功能软件服务而买单,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汽车OEM,以及下游供应商齐心合力、以及用户层面的推动和导向,是一个渐进的过渡过程,道阻且长,任重道远。当然可喜的是,按照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在路上。
梨花雨歇
软件定义汽车需要解决两个决策层的问题,一是软件定义汽车可以为客户带来什么?二是软件定义汽车可以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
当前,在传统企业的成熟架构下,可以快速对软件定义汽车的价值做出分类:
(1)不易拓展空间:智能底盘域、智能动力域。
无论各家如何分布几大域,最终得到的结果类似,在软件被改造的同时,需要硬件具有足够的可拓展支撑性。底盘域的横向和纵向在软件的可拓展用户体验上,投入与产出比较低,响应特性做到位,当前的技术已经能支持智能化发展的需求(部分追求极速体验感的群体另说);动力域的单域性较强,OTA的技术已经基本可以包括优化提升需求。
(2)可拓展空间:智能座舱域、智能驾驶域、智能车身域、智能云端和数据。
智能座舱域和云端数据的可拓展性最强,涉及安全的功能较少,或功能安全等级较低,应用的软件性较多,对硬件的适配要求偏少。比如:增加一个驾驶员的摄像头识别驾驶员手势动作,解决副驾的中控误操作指令,从而解决一些MISUSE的安全风险;或,增加一个机器人对话,在下车时,提醒后尾箱没盖、雨刷快没清洁剂了等等。
智能驾驶域有功能安全强依赖,所谓的软件定义汽车,最多定义的不是全未想到的,而是已有创新或现有技术的预埋,这一类,从软件定义汽车的本质来说,不是同类,而更是一种运营策略和技术难点的优化攻关。
因此,将软件定义汽车进一步缩小成为更有意义的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最大程度的创建车辆的可拓展未知功能和性能的能力,为客户和企业带来全新的价值。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Sase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