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一款基本靠谱,略微出圈的2021十大科技预测

发表于:2021-01-11 作者:风辞远 来源:脑极体

新年前后,大家应该看了不少“2021十大XX预测”,当然其中也不乏对科技趋势的预测。

然而看了不少之后,发现这些预测普遍有些问题。比如科研机构与团体的预测,基本集中在学术领域。但这些趋势即使成真了,大众甚至是业内人士也感觉不到。而科技公司发布的预测,基本逻辑是我在2021重点做什么,什么就是主要趋势。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终归有失偏颇。

于是乎,我们想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对靠谱,但又从各个角度能带来一些真实帮助的科技趋势预测。比如你在做投资、找工作,或者单纯对科技局势有所关注,都能从其中找到一点灵感。

因此这份预测在体例上不太严谨,各种动向都杂糅了一些,粉饰一下就是有点“出圈”。其中不仅包括了技术趋势,还有商业上、应用上的趋势。另外,某某事不可能,某某事可能之后会怎样,在我们看来也是一种趋势。

好,话不多说,请查收这份略微迟到的新年礼物。如有讹误,我就明年再预测一次补偿你咯……

1、云原生还能翻红几个月

关注云计算的朋友会发现,这几个月里云原生突然就翻红了,一时间似乎成了云计算厂商“群起而攻之”的新风口。然而事实上云原生是个聊了多年的概念,它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围绕云计算的应用逻辑,搭建起来的一系列具体技术和产品。

这次云原生的翻红,也并不是因为某种新的云原生产品突然爆红,而是一方面确实新的云计算用户需要过渡到云原生。比如需要搭建5G专网、内置AI体系的实体经济企业,他们的需求与互联网和软件公司的云原生需求截然不同。

另一方面也是云计算本身作为一种承载技术,它的升级能力其实有限。在高密度的竞争中,企业本身也需要制造一些新的市场热点出来。

总结一下,现在这个阶段热捧云原生确实有市场上的需求,但也有企业自身缺乏其他差异化竞争点的考虑。这样来看,2021年云原生的热度还能再持续一阵。然而如果云原生真正想要爆发,还是需要这个体系下某一个技术或者产品突然成为B端用户的刚需,而不是云原生本身作为一种趋势或者逻辑来对客户讲解。

爆发或者隔几个月后沉寂下去,这是新年开端留给云计算玩家的关键加分题。

2、不用在今年指望量子计算

2020年,从国家到地方,从科研机构到各大科技公司,没有谁不在谈量子计算的。大的方向看,中、美、欧各国都在将量子计算列入战略清单,加大投资力度。小的方面看,量子计算的平台与应用越来越多,我们能隔三岔五听到量子计算的好消息。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媒体和大众对量子计算的关注,很大一部分来自对中美科技摩擦以来,对关键技术“卡脖子”的担忧。这种压力迫使我们去关注和期待量子计算马上爆发,然后咱们一举超过大洋彼岸,开启计算新时代。

量子计算本身的前景远大、进度超过预期都是真实的,但这是一种长期技术。短时间内的应用条件和应用适配性都完全不能与经典计算相比。而长时间看,量子计算也必定是先解决通信加密等小问题,再一步步过度到综合和通用性的“量子胜利”。

所以,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对量子计算的期许和相信,到底有几分是主观的。其实说真的,量子不急,中国不急。

3、AI基础创新会越来越少

2019年,就有很多人坚持鼓吹“AI寒冬论”,论据是那一年AI基础研究的创新太少了。2020年再一看,直接一个好家伙。貌似除了GPT-3之外就没一个能打的,DeepMind依旧在研究大脑和生命的高深命题。这是不是加速论证了AI寒冬即将发现?

如果让我主观臆断一下的话,2021年AI基础研究应该会“更差”,那种能上所有科技媒体头条的AI算法创新很可能没有。但这并不是说AI要凉,反而在展现AI真正的活力。其实,AI算法能上头条的时候,也是产业界真没啥消息的时候。而今各个企业能推出的算法创新、产品创新、工具升级其实一点也不少,只是它们分散在各个企业里,直接作用于市场,缺少了“AI又战胜人类”的那种大众认知。

举个例子,我预判与GPT-3能力接近甚至超越的国产算法很快会出现。但那时大家可能根本不知道,因为没人写“GPT-3会不会毁灭世界?”这种标题。

当所有人都关注机器博览会的时候,工业化还没真正开始;工业化开始之后,大家都忙着赚钱,就没人去办博览会了。

4、AI价值会提升,但名字会“消失”

接着说AI。其实从各种技术的成熟迹象来看,2021将是AI与产业融合的大年。

更多的智能化应用与平台将会落地,更多产业中将悄然嵌入AI的影响。所谓AI产业化+产业AI化,会在2021年加速实现。

但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可能会看不到AI的名字。这就像4G网络的成功,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但没有手机厂商或者APP开发者会标榜我使用了4G网络。AI真正激活产业价值的方式,是融入产业,成为一种高可用的基础技术与基础设施。在2021年的关键周期中,我们大概率将看到更多有自己名字、各厂商自身标签的产业智能化方案出现,而不会再努力讨论行业+AI的基础逻辑和可行性、广阔前景等等。

只有等AI的价值不需要被讨论时,AI才真正开始发挥价值。

5、“物联网复兴”是个风向标

5G、云计算、AI,这些新技术在目前周期集体走向了成熟,这是这十年中最关键的科技变量。但5G提供了网络环境,AI提供了软件算法,最终这一套全新的科技价值需要有一个落地方案。目前来看,物联网是最好的释放端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联网经历了各种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网络联接方式和可承载任务。就像扫雷和《赛博朋克2077》都是游戏一样,各种物联网设备之间其实并没有非常一致的可比性。

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所期待的,是一种能够适配5G、云、AI特性的全新物联网技术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物联网能力的到来,将开启将AI能力彻底向产业释放的关键机遇期。当然了,这个巨大变化不一定在2021年实现,可能需要更长一点的等待时间。但这里给大家盲猜一个变革到来前的风向标:突然之间,大厂都开始po物联网相关的创新,不再提诸如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AIoT之类的词,而是拿出了名字全新,内容相近的新东西。如果2021年出现了这件事,那么不管你是要创业、投资、买股票还是找工作,都该开始留心了——物联网的“文艺复兴”,后面必然是巨大变化的开始。

愿我们都是春江水暖前的鸭子。

6、“智慧城市”项目会暴增

To B收钱哪里去,智慧城市告诉你。在IT公司、云计算厂商、互联网公司整整齐齐地转型to B之后,新的压力已经开始出现了,那就是在长期搭建生态、布局案例之后,到底去哪里收钱?

相比来说,复杂的To B市场也是有各种层次的,其中能够最快满足盈收需求的,还是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当然2021年崛起的智慧城市项目不会再是几年前的那种数据可视化工程,而是更加强调以AI为中心的智慧城市项目,并且将垂直延伸到交通项目、高速改造、机场改造、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AI中枢等具体项目中。

智慧城市将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等到2022年,相信你会在很多媒体中看到这一点。

7、5G专网商用真的给力,但你可能看不到

相比to C市场的豪迈流量,to G市场的主流宣讲,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是to B市场。2021年,新一代技术带给to B市场的改变依旧不会是颠覆的。但在整个to B领域中,运营商推动的5G专网却可能率先火热起来。相比于企业IT技术的需求复杂、差异化较大,5G专网却可以给具体行业带来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与回馈模型成熟的价值。

从目前情况看,5G专网会率先在电力、煤炭、码头等几个重点行业先行火爆起来,主要表现或许是行业危重岗位的无人化。

但毕竟to B的事更多趋于保守和谨慎,5G专网带来的价值可能在2021年不会让C端有多大感觉。而是再过几年才感叹,哦原来这么厉害啊。

当然,5G to B依然无法解决5G投资的问题,而只能是网络价值的一个延展。5G的2021,依旧有诸多挑战。

8、5G开始直面C端问题,云VR、云游戏有机会

5G依旧存在的挑战,就是C端感觉不明显。目前中国有最多的5G基站、5G手机和5G用户,但依旧没有出现成熟的、有迭代价值的5G应用趋势。2021年,手机市场必然有很多波澜,同质化竞争会相对激烈。按这个逻辑来说,面向5G的手机创新大概率不会成为2021的主流。

一边是准备好了的网络,一边是说你再等等的手机,二者之间应该怎么调和呢?

答案当然不确定,但2021年却几乎必须有一些答案冒出来才行。因此,很大概率会是云游戏主机、云VR设备这两个东西突然大火。虽然可能体验也就一般般,生态适配不咋地。但只要有一款云游戏或者云VR火了,就不能阻挡整个5G to C的想象力一下爆炸。

想想2017年的VR风口,谁说一定要万事俱备才能出圈的?有一阵东风就够了。

9、芯片会异常热闹,但绝不是新材料和7nm

2020年是标准的半导体大年,国家政策的高度利好,股市与投资者的热捧,再加上很多半导体产业的自主方案确实在扎实前进,说不定给大洋彼岸的懂王整闹心了。当然了,也不一定,毕竟懂王现在没Twitter了,白宫简报给不给他看也不好说。

这个趋势下,2021年没有道理半导体的这股东风又吹回去。但是一定要注意,很多营销号po出来的什么“年内实现7nm”啊,”新材料弯道超车美国傻眼了”啊,真的是看看就好,不看更好。

半导体博弈是人类工业与商业的双顶峰,要是能弯道超车早就超了。2021年,大概率会看到国产芯片的生态加速完善、更多的制造业项目落地甚至开工,甚至国际局势微调后,更多值得期待的半导体国际合作项目,以灵活奇妙的方式落地中国。

如果你是有志于半导体方向的学生,那么2021年尽情去追逐这个梦想吧,老铁没毛病。如果你是软件开发者或者相关从业者,2021是基于芯片生态重新找到软件机会的绝佳时机。

对于芯片这件事,态度始终应该是,稳住,我们能……

10、互联网公司“本分”起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2021年互联网巨头大概是不敢去卖菜了。

而这就有一个问题,那互联网公司卖什么呢?其实阳关大道也是早就指好了,互联网公司作为中国科技的中坚力量,还是要走到纯净的技术创新上。

那么问题又来了,论文发了很多,专利申请了不少,这东西终归也变不成资金流啊。于是我们在2021年可能看到互联网公司有三种更加“本分”的动向:

1、发布穿戴设备、耳机、音箱,甚至平板等低技术门槛的硬件,去跟手机厂商在多场景设备中拼一轮。

2、与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合作,尝试把传统车企上赚到或者没赚到的钱在新能源上收回来。或者通过组CP的方式收一轮股价。

3、继续基于公有云和AI想新东西,与新基建更紧密结合。2016-2017年主打底层技术创新的模式可能回归。

好,以上就是我们眼中的2021年十个可能性较大的科技趋势。科技产业正在面临多技术、多趋势、多重压力协同出现的全新局面。但是回头看看,难道局面会比2020年更困难吗?事实上,2020年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一点都不拉跨,反而快速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凝聚了各行业的发展共识。

鲜少出门的游客才会抱怨天气;对于旅行家来说,风雨也是风景。2021,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