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发表于:2019-09-25 作者:爱物联 来源:今日头条

物联网产业的兴起提高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新兴产业的经济竞争力是下一步的关键任务。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仍然存在许多漏洞,阻碍了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应该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对物联网产业布局的优化。


物联网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是互联网向物理领域的纵向和横向延伸。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晚,2006年,《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的出台对射频识别产业化和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促进了射频识别技术和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的有效结合。继2009年实施“感知中国” 计划之后,物联网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物联网的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性战略层面,物联网的试点工作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展。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促进物联网的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物联网的推进工作主要从以下环节入手。一是对物联网的强化概念进行推广,物联网的建设涉及到物体标记、网络平台以及计算技术等多个领域部门,因而务必要重视对物联网概念的推广。二是产业政策的推动,2010年起,国家有关部门便开始制定针对物联网产业的政策,从财政、信贷以及税收等层面来扶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再者是强化对物联网产业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各地物联网研发中心的相继建立,各地高校、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等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高效发展。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因而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来扶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突破8亿,互联网已经基本覆盖城乡,庞大的互联网市场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除此之外,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逐渐普及,RFID的应用基础良好,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终端机等领域获得较大突破。

我国物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

1、物联网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安全。物联网平台包含重要信息,例如隐私、商业机密和国家机密等,因此相关部门应对此重视。物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便捷服务,但其单个物体在网络内都能够被进行追踪,物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扩大了其安全边界,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也加大了安全治理的难度。

2、物联网产业的领域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通过总结和分析物联网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不难发现,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目前,中国正在许多领域进行试点项目,例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慧医疗等。但是,物联网技术和行业保护还不够成熟,这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试点项目的周期长、回报收益低等,还有就是对行业实际发展需要和物联网现有技术认识不到位,出现盲目无序开发现象。

此外,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主要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在信息产业中相对较发达,并且正在制定合理的计划来发展物联网产业,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效应。由于中西部城市的物联网产业基础薄弱,实际的发展需求相对较小,阻碍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差距。而其领域、区域的发展不平衡造成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布局出现了不均衡的局面,物联网产业集群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市,而发达地区之间却又少有合作沟通,且对周围的不发达省市不能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3、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标准和战略性统筹规划

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统一的行业组织标准。物联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多个企业,行业跨度大,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用户需求也不同。当前,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标准,物联网产业各个时期的成本增加,阻碍了物联网的长期发展。

自2009年实施“感知中国” 计划以来,各地便纷纷开始大力推进互联网产业的建设,建立了一批产业园区,但是因为缺少战略性的统筹规划,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沟通工作不到位,造成物联网产业的协调互补性不足。

4、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核心技术是确定物联网行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存在年限较短,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够。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RFID关键技术、计算与服务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极高,推广工作难以进行。

5、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RFID专利方面的申请数量远超中国,中国专利创新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申请专利大部分是实用型的,发明型专利也不多。另外,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存在年限较短,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尚未健全,有利于产业创新的财税政策和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物联网产业的各个阶段都绕不开知识产权问题,因而我国相关部门务必要尽快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

1、完善物联网产业链

借助电信运营商的自身优势,发挥其示范作用,加强和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完善物联网产业链的建设。对于产业链中的其他中小企业,要进行一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其开展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等。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市场的应用和推广。国家通过出台优惠的税收和财政政策,开放性的投资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来促进社会的多元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借助试点项目、物联网产业基金等形式,为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以此推进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究

要想在激烈的物联网行业取得竞争优势,需要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因此,政府和科研机构必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建设,除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以外,还要注重一定的政策倾斜。另外,还要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为创新性发明成果进行专利申请保护,推动物联网的长效发展和进步。

3、加强对物联网的统筹规划

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行业组织标准和规范化要求,促进物联网的顶层设计。建立物联网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利用大学和研究所的实力,加强对系统测试和隐私等技术的研究,鼓励企业和高校参与到国内外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

4、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快实施应用示范工程

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联网产业的长远发展。建立起传感网在公众服务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工程,以行业应用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消灭掉抑制传感网规模化发展的因素。深入探索物联网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物联网在应用时的产业链价值。

物联网行业在当前发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缺陷,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中国应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投入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安全体系,重视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划和信息安全建设,促进物联网产业长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