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知识 > 正文

CTO变形记之驱动力的选择

发表于:2023-04-20 作者:燕洋天 来源:CTO训练营

前言:每个人做事,都有着各种动机在里面,有时候看似不可理解的行为或者选择,初一看,可能是‘认知’,其实深层次实际是内在驱动力使然。例如,当一个人找我们问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问‘你的意图’是什么?只有知道了你的意图,我们才知道如何回答!

诚然,在技术道路上,成为一个CTO有很多的路径。正如自己也是从开发人员,在技术的加持下,在机会的青睐下,在同伴的认可下幸运地走到了这个位置。仔细反思,能够走到这个位置,不一定代表可以坐好这个位置。

开始走上技术道路的时候,凭借一股子的热情和青春的热血,然后在现实的驱动下不断的专研技术。当时内心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要走到高处,获取对应的收益。一直以来所被“教育”的也是:想要高薪,就必须在高位。

现在回头在想想,其实更多的是“以技术作为交易品”来换取对应的待遇。固然,这无可厚非。有很多人也是凭着一手专业和技术得到对应的价值回报。

为什么有很多人,做着做着,就走了?有些人做着做着,就成为巅峰人物?

当然,回答这些问题,要涉及到更多层面,但是也是可以解析的。因为今天只谈“驱动力”的话题,所以,我们先把焦点聚焦。

因为驱动力是最隐藏在底层的力量,不同的驱动力,最后在行为的落实以及遇到各种情况的时候导致的选择,会差别很大。

还是以自己作为例子吧,因为当时的内心是以“搞钱”作为第一要素,也就说,自己从事职业的“地基”是搞钱,之后的各种“上层建构”都是“方法,手段和原则”。

例如,每次我们版本的发布以及项目的推进,都要以公司的发展为重点目标。同时,对项目的管控以及人员的管理,也是要符合这个目标。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的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其实这就是自己构建的一个精巧的“游戏”:虽然说是为了公司发展,也固然本质职业操守,其实最深层次的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和获取可能得到的收益”。

用下图可以很好的解析这个内容:

图片

这就是所谓的“业力驱动”:以“我”为出发点,满足自我某种程度的“小我的欲望”为动力。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作为CTO了,我们可以反思到各种职位上。

当然,这种动力也是正常的,也可以做的非常好,甚至也可以取得很大的经济价值。包括很多人去创业,搞各种业务,基本是都是以这个为内层动力。尤其在之前的几十年的经济潮中,也涌现出了很多的不错的企业,造就了很多的富豪。

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动力”的强大:一个“头狼”,领着一群新狼,然后开疆辟土,各自所得。这种动力带来的结果与往往是很清楚的,大部分可能会这样,如图:

图片

事物的发展到了一个程度,“极限”就要变了:飞龙在天之后,就是亢龙有悔了!

此时,就要进行“质”的转变,甚至说“维度”的转变。

在闲扯一句,最近几年热议的“数字化转型”其实也是这样的。但是对于“数字化”转型,不是搞个信息化,把系统全部打通,建立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营销中台等就可以的。其核心不在于“数字”,而在于“化”,或者说“变化、润化、教化,即商业模式的改变、战略的改变、组织结构的改变、人事关系的改变、利益分配的改变以及认知模型的改变”等。

对于“业力驱动”,虽然我们可以口中讲仁义,标榜操守,当其本质终究不变。也见过很多人赚完钱,企业上市之后,迎来一个新的结果:迷茫了——发现,对于“成功”的定义都已经“崩塌”了。

很多企业“成功了”,人“失落”了。或许在旁人眼中,他们风光无限,可是内在的“无助与失落”,几人能知?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业力驱动”,必然有另外一种驱动力。先看一个图:

图片

▲一段很震撼的话语

也确实存在很多人,他们的做事方式是这样的:可能开始的时候,“一穷二白”,然后拿着一个“内在的价值观”,开始去“布道”,奔走,然后聚齐一票人,不断的各种搞,一个人的声音,成为一群人的声音,乃至于成为一个时代的声音......

聪明如你,已经猜到有很多的人是这样走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愿力驱动”:力量最初源自于个体的精神意志,以利益他人的愿望为驱动,这样个体可以承接和牵动整体力量,在自性层面上,通过这一系列生命内在活动最终形成的可以被个体调动的整体力量叫愿力。

这个过程,用下图可以很确切的表达:

图片

 

引用老子的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这也是一个“聚人聚势”的过程。

两种方式其实无可厚非,很多开始以“业力驱动”的人和企业,到后来也不断演变为“愿力驱动”,例如,很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其实企业文化,是“愿力”的一个外在的体现, 其产品是文化最好的“诠释”。就看这个“企业文化”是挂在墙上,还是做在心里。

好了,再回头看看CTO的驱动力,一旦驱动力变了,其行为差别可能看不出来,但是背后的动机是天差地别,长此以往,带来的效果越是天壤之别,如,因为某个员工,导致了严重的产品bug,同样是要处理人员,使用的方法甚至也是类似“开除”,但是带来的影响,营造的氛围与场域是不一样的:一种是“背锅侠”(向外看),一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损失了一名兄弟”(向内省)。

日久见人心,日积月累,很多“形势”就会显化,改变!一切,拭目以待!

我们可以用一个名字称呼那些愿力驱动者,即“觉知者”,做一个有觉知的CTO,做一个有觉知的CEO,打造觉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