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are only two hard things in Computer Science: cache invalidation and naming things.
计算机科学中有两件难事:缓存失效和命名
– Phil Karlton
From Martin Fowler : TwoHardThings
缓存系统一定程度上极大提升系统并发能力,但同样也增加额外技术考虑因素,下面针对缓存系统设计与使用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展开。
- 缓存应用的典型场景
- 缓存雪崩
- 缓存穿透
- 缓存更新与数据一致性
缓存应用的典型场景
请求->缓存->命中缓存则返回数据->无缓存则读取原始数据源
缓存定位
:前置数据加载,避免数据回源,提供高性能、高并发的数据读取能力;只有未命中缓存时才进行数据回源,极大减轻原始数据读取的压力
缓存分类
:按缓存系统所处位置不同,分为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
- 本地缓存:内存级缓存、文件级缓存,内存级缓存优势在于本地内存I/O、高性能(单次内存寻址100ns),缺点在于空间有限,无法多端数据同步,此类方案有PHP的Opcache/Yac, Java中Encache/GuavaCache/SpringCache等;文件级缓存依赖磁盘I/O实现缓存作用,受机械磁盘寻道性能限制(单次磁盘读取时间10ms左右),或考虑固态硬盘/Raid优化方案,较少使用
- 分布式缓存:Memcached、Redis等,分布式系统解决缓存容量问题,具备持续扩容能力,但不可避免一次网络I/O请求
本文主要讨论 分布式缓存
系统设计与使用中面临的问题。
缓存雪崩
定义: 缓存雪崩是指缓存系统失效,导致大量请求同时进行数据回源,导致数据源压力骤增而崩溃 。两种情况会导致此问题:1、多个缓存数据同时失效;2、缓存系统崩溃
缓存同时失效
- 在大量缓存同时失效的情况下,请求回源,导致数据源请求暴增而崩溃,系统全局不可用
- 缓存时间设置原则:根据 缓存数据访问规律和缓存数据不一致的敏感性 要求来选择缓存时间
- 缓存数据访问规律:如不同缓存数据访问无规律或相对离散,则不会存在这些缓存数据同时失效的情况;如 缓存数据为批量写入 (定时任务预热),应考虑将 缓存时间离散化 ,避免同时失效的情况下大量回源请求
- 缓存数据不一致的敏感性:不同应用场景下对缓存数据的一致性要求不同,缓存时间的设置视情况而定
- 这里也涉及到缓存更新策略问题,错误的更新策略可能会先删除缓存,再设置缓存,此时间差范围内的请求会进行回源,会导致此问题
如何避免应考虑: 缓存失效时间离散化
缓存系统故障
缓存系统整体故障,则整个缓存系统不可用,大量回源请求,且由于缓存系统故障无法回写缓存,导致无法快速恢复。
一句老话:为解决一个问题,引入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必然引入新的问题。
这也是缓存系统的引入,在解决高性能、高并发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故障点。
考虑此问题,应从事前、事故中、事后不同阶段考虑:
- 事前:增加缓存系统 高可用方案设计 ,避免出现系统性故障
- 事故中:
熔断限流机制
- 事后:缓存 数据持久化 ,在故障后 快速恢复 缓存系统
缓存穿透
定义: 缓存穿透是指访问不存在数据,从而绕过缓存,直取数据源(大量数据源读取操作)
解决缓存穿透的思路:
- 不存在资源访问时,在缓存系统设置空值来拦截
- 优点:实现简单
- 问题:大量非法请求时,缓存系统被填充大量非法值
- 根据资源设置拦截机制(布隆过滤器bloomfilter或压缩filter过滤有效资源,如有效用户id等;也可以全局保存有效资源摘要,专用过滤、防穿透)
- 优点:缓存系统空间利用较好
- 问题:过滤器实现机制和数据一致性要求
缓存更新与数据一致性
缓存系统数据的更新策略是需要专门开题来说的,建议阅读 左耳朵耗子:缓存更新的套路 系统了解,这里只根据实际经验给出在不同一致性要求下的建议。
一种常见缓存更新策略(此方案有问题):
- 读操作:命中缓存则返回,无缓存则取回源数据,写缓存
- 写操作: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源
问题场景:读写并发的场景下先删缓存操作可能导致脏数据入缓存
- 写操作:删除缓存
- 读操作:无缓存则取回源数据(旧数据),回写缓存(此时缓存中为旧数据)
- 写操作:更新数据源
- 此时缓存数据不一致:缓存中为旧数据,数据源为新数据,出现缓存旧数据问题
几种更新缓存的策略:
- Cache Aside Pattern:缓存失效时回源取数据,更新缓存;命中缓存时,返回缓存数据;先数据源更新后,再失效缓存(由等待下次读取来回写缓存)
- 优势:无缓存旧数据问题、缓存系统维护简单、Facebook推荐方案
- 问题:无法绝对杜绝并发读写问题
- 缓存过期的背景下,读操作回源取数据(此时为旧数据)
- 写操作:更新数据源,失效缓存
- 读操作:将回源数据(旧数据)写缓存,出现缓存数据不一致问题
- 这种问题出现概率极低,几点要求:缓存已过期、并发读写、读数据比写数据快、但读操作更新缓存比写操作失效缓存慢(也就是说写操作的行为需完全发生在读操作两步之间),一般而言读操作(读库+更新缓存)时长要小于写操作(更新数据源+失效缓存),所以认为这种并发问题概率较低
- 是否可进一步解决此问题:增加锁机制,解决并发问题
- Read Through Pattern:更新数据源由缓存系统操作
读取数据
- Write Through Pattern:更新数据源由缓存系统操作
写数据 Read Through
- Write Behind Caching Pattern:又称
Write Back
- 一句话总结:更新数据时,只更新缓存,不更新数据源(缓存
异步批量
更新数据源) - 优势:
- 更新缓存为内存操作,读写I/O非常高
- 异步批量更新数据源,合并多个操作
- 问题:
缓存不满足强一致性要求
强一致性和高性能的冲突
、高可用和高性能的冲突
终究会使Trade-Off- 实现复杂,需跟踪哪些Cache更新,成本较高
- 一句话总结:更新数据时,只更新缓存,不更新数据源(缓存
总体来说,不同方案在不同场景下是有各自优劣的,技术选型、架构设计应根据实际场景取舍,并对选择方案的利弊有足够且深入理解。
一般而言,推荐 Cache Aside Pattern
方案,容忍较小概率的不一致(同时也可以增加锁机制解决此低概率并发问题),简化缓存系统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