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扎实铺就网络安全基石对于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尤为关键。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进入快车道,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瞩目成就,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起一个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
筑牢网络安全“制度防线”
黑客入侵,有可能让一个城市的交通彻底瘫痪;新下载一个APP,手机中的一些隐私信息可能被过度收集;点击一个“钓鱼”链接,轻则带来不胜其烦的骚扰电话、短信,重则遭遇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大到国家机密,小到个人财产,网络风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意大利信息安全协会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网络犯罪造成的相关损失超过6万亿美元,而2020年这一数字估计为1万亿美元。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新家园。网络安全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之中。守好网络安全防线,一时一刻都不能松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作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重要内容,凸显了网络安全对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步伐,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力加强——改革和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压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推动党管互联网落到实处。
法者,治之端也。依法治网,成为依法治国的时代课题。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对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紧接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陆续出台,30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发布,多项我国主导和参与的国际标准发布落地……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网络执法要长牙齿,牙齿要长得很锋利。”8月23日,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罚要罚得心惊肉跳,当然罚要依法依规地罚,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性质严重的一些主体,加大执法力度,这样才能够发挥网络执法的“利剑”作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网信办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罚款处罚283家,暂停功能或更新419家,下架移动应用程序177款,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2292家。公安部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打击侵犯用户信息安全违法犯罪,有效遏制此类违法犯罪活动蔓延势头。相关举措极大提升了我国互联网治理水平,推动网络安全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提升网络安全“能力防线”
随着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网络安全问题跨领域传导的特征日趋明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更加艰巨。
能力是安全的保障,而核心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加强自主可控的能力。”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假如没有掌握对技术的自主可控,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对于整个网络空间的斗争,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就没有能力进行防御,或者发现问题也无法解决。
突破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速度明显加快。在前期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基础上,国家组织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国内有6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学院,20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每年网络安全毕业生超过2万人。
此外,通过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平台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也正在加速形成。
与之相应,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增速全球领先。据中国信通院年初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1729.3亿元,较2019年增长10.6%;2021年市场快速复苏,预计产业规模约为2002.5亿元,增速约为15.8%。
各地工作同样硕果颇丰,通过加速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助力数字红利的持续释放。2021年1月,山东省委网信办会同工信厅等11部门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全国首份省级面向社会公开的网络安全指导性政策文件,优化了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2022年5月,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落地成渝,打造引领西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河北近年来引导网络安全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实施“基于大规模网络资产风险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网络情报监测平台研究”等研发项目,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绷紧网络安全“意识防线”
网络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宏观层面的发展,更与公民个人权益息息相关。
环顾网络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很多场景都在无形中关联着安全问题。下载应用程序,是否应该授权?网购及电子商务,网上付款是否可靠?小区加装人脸识别认证,生物信息采集是否安全?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正如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言: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居安思危,网络安全永远在路上,网络安全创新永不停步。
安全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意识防线”。
当前,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一代正在成长,“银发一族”在网民中的占比也显著增长。如何将网络安全的种子根植“一老一小”心中,不让他们成为“局外人”,是绷紧网络安全意识防线的工作重点。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盛荣华表示,这几年,我国把网络普法作为依法治网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创新形式载体,积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全方位、多声部开展网络法治宣传。加强以案释法,明确网络活动的红线、底线、高压线,使典型网络案件依法解决过程成为面向全社会的网络普法公开课,教育引导广大网民牢固树立网络法治意识。同时,打造一些品牌活动,开展网络普法宣传系列活动,深入实施网络普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推动形成全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8月28日至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天津举办,大会主题为“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网络文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构筑起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有助于防范化解潜在的种种风险,让互联网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得力帮手”。
面向未来,加强网络安全依然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加强网络法制、文明建设,加大科研力度、培养网络创新人才,才能全面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推动中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