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软件开发专栏 > 开发技术 > 正文

服务架构:分层架构

发表于:2023-08-02 作者:赵帅虎 来源:今日头条

一个分层架构设计的应用通常包含很多个逻辑层(Logical Layer)和物理层(Physical Tier)。分层架构这个名字里的层(Tier),特指“物理层”(Tier),每个物理层是由很多台机器构成,可以是部署在局域网下一个子网的虚拟机或裸金属机器。

分层是一种职责分离和依赖管理的方式:每层都有自己特定的职能;高层的服务可以调用低层的服务,但是反过来不行。

物理层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一层可以直接调用另一层,或者通过消息队列进行通信。尽管每个逻辑层都可以被部署在独立的物理层,但不是必须的。为了节省资源,一个物理层可以部署多个逻辑层。通过物理层的隔离,架构的扩展性和容错性会更强,负面作用是会导致额外的网络通信延迟。

传统的三层应用(物理层)分别包含展示层、中间层、数据库层。中间层是可选的,较为复杂的应用通常会超过三层。上面的架构图中就包含了两个中间层,分别实现了不同的功能。

一个分层架构的应用,从逻辑层的视角来看,可以分为两类:

  1. 封闭架构:每个逻辑层只能调用它的直接下层。
  2. 开放架构:每个逻辑层都可以调用它下面的任何‬层。

封闭架构严格限制了逻辑层之间的依赖关系,架构更为清晰。缺点是一些中间层只可能只对请求进行转发,导致不必要的网络交互。

应用场景

分层架构常见于IaaS系统,这类系统中每个物理层都运行在一组独立的物理机上。不过IaaS系统也不必采用纯粹的分层架构,毕竟架构中的某些部分使用现成的服务优势更大,比如缓存系统、消息队列和数据存储服务。

在以下场景中可以考虑分层架构:

  • 简单的网络应用。
  • 将本地部署的应用迁移上云。
  • 本地部署应用与云服务应用混合开发的场景。

传统公司里本地部署(自家机房)的系统通常采用分层架构,各家云服务商也提供了裸金属服务器供传统企业上云。

架构优势

  • 云服务和本地部署的可移植性高。
  • 对于大多数开发者而言学习门槛低。
  • 从传统架构模型演进过来的。
  • 支持多种多样的部署环境,比如win/linux。

有哪些挑战

  • 开发过程中,中间层很容易沦为对数据库的CRUD,只是增加了网络延迟。
  • 按照单体架构的方式设计导致功能无法独立发布。
  • 在IaaS管理整个系统比使用现成的服务维护成本高。
  • 在大型系统中,网络安全会成为问题。

最佳实践

  • 使用自动扩容功能,可以应对工作负载的变化。
  • 使用消息队列把物理层进行解耦。
  • 把半静态资源缓存起来。
  • 数据库层配置成高可用模式。
  • 在网络层(Web Tier)之前加一层防火墙(WAF)。
  • 给每个物理层分配一个子网,不同子网之间只开放特定的ip port,以提高安全性。
  • 限制数据层的访问,比如只允许中间层访问数据,不允许网络层(Web Tier)访问。

运行在虚拟机上的分层架构

这里我们给出一个在虚拟机上推荐的分层架构:

每个物理层均包含至少两台虚拟机,以避免单点故障;通过负载均衡,把请求分发到不同的虚拟机上;如果要支持横向扩容,我们可以在一个物理层配置更多虚拟机。

每个物理层都有自己的子网,所以这些虚拟机的内网IP在一个网段里。这样的优势是配置网络安全规则很方便,路由表也很容易配置。

网络层和业务逻辑层是无状态的。任何一个虚拟机都可以处理到达该层的请求。数据层是多备份的数据库系统。比如主从版本的MySQL、TiDB,或者云上Dynamodb等。

每个物理层都有自己的 inbound 和 outbound 网络安全规则,比如数据层可以设置只允许业务逻辑层的虚拟机IP进行访问;

补充说明

  • 分层架构并不限定于3层,复杂的系统通常会有很多层;七层负载均衡或四层负载均衡都是很常见的选择。
  • 层定义了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边界;如果服务的SLA不一样,可以考虑放到不同的物理层。
  • 架构中很多地方可以采用现成的服务,尤其是通用的缓存、消息队列、存储、数据库服务。
  • 生产环境的虚拟机要禁止SSH或RDP直连;通常情况下,运维/开发人员可以登陆一个跳板机,跳板机可以直连生产环境虚拟机;对于跳板机,我们通常也会设置网络规则,比如只允许特定的公网IP通过SSH或RDP访问。
  • 对于核心服务,多机房容灾也是要考虑的点。